香港樂施會及低碳亞洲於2020年8月13日共同發表題為《讓綠色債券盡展所能:社區層面的社會及環境效益研究報告》,並於當天合辦網上研討會,登記出席的參加者來自世界各地,人數超過三百名。

該報告調查了共249個亞洲綠色債券,不單檢視它們的環境誠信,還研究它們對氣候韌性及社會影響等議題所投入的關注。

低碳亞洲行政總裁黎廣德工程師主持是次網上論壇,發言嘉賓包括:

•   樂施會國際項目總監陳美玲女士
•   新加坡交易所特別顧問楊蓮心女士
•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東盟項目經理 Cedric Rimaud 先生
•   Solactive APAC 公司副總裁蕭銘漢先生
•   低碳亞洲董事施日莊先生

黎廣德工程師首先介紹今次研究綠色債券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結論。他指出雖然研究只集中在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發行的亞洲綠色債券,但研究結果所顯示的最佳守則,仍然對全球綠色債券的發行具示範作用。

樂施會國際項目總監陳美玲女士解釋,樂施會對綠色金融的興趣是基於氣候公義的立場,並強調綠色債券在公平過渡至低碳經濟方面有一定的貢獻,例如通過支持可持續的能源系統及可減低氣候災難的調適計劃等。舉例來說,樂施會希望看到綠色債券可以資助洪災監測項目,保衛沿海社區的安全。推而廣之,她希望能見到更多的綠色債券跟隨研究報告所標示的最佳守則,例如在社會影響方面能達到「不侵害原則」。

新加坡交易所特別顧問楊蓮心女士強調,縱使氣候變化是政府需要特別關注的議題,綠色債券標準的提升應該基本上由市場推動,並参照投資者在知情下的決定。她鼓勵投資者採取一個較為整體的角度,審視綠色債券發行商在氣候變化方面所提出的策略。

Solactive APAC公司副總裁蕭銘漢先生,告訴參加者財務回報將繼續驅動投資決定,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議題亦越來越受投資者關注,特別視之為長遠年期風險管理的考慮因素。在回答提問時,他指出為了確保綠色債券市場的生存和長壽,綠色債券的發行量需要持續增長。

來自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Cedric Rimaud先生,在回答提問時透露,該組織的一份投資者調查顯示,投資者歡迎綠色債券的標準變得更為嚴謹,因為這樣能建立信任。他的觀察是披露可以促使更多數據的產生,進而在券商和投資者之間創造新的對話空間。Cedric Rimaud先生相信,要求將全球不同的綠色債券標準協調一致的行動將會持續下去,這有助避免混亂和改善資訊。

低碳亞洲董事施日莊先生稱,這份樂施會研究報告的後續是在金融界進行更廣泛的諮詢,包括各方面的持分者:券商、投資者、社區、非政府組織及地區政府。在此過程中取得的共識,有望能影響發展綠色金融的辯論內容,確保社會議題可以包含在可持續發展的方針之內。這可提升綠色債券的誠實和可信度,協助投資者作出明智的選擇。

 

網上研討會問答紀錄  (只提供英文版)

傳媒報道

索閱樂施會綠色債券研究報告

 

第一部分:研究報告簡介


第二部分:小組討論及問答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