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2 月 01 日

我們如何理解COP24?

作者:低碳亞洲董事施日莊

 

十二月,約二萬二千人聚集在波蘭一個已荒廢的煤礦,試圖推動一個對許多人而言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最重要的議題。

 

 

氣候會議會場附近一座舊煤礦井塔。

波蘭此區有一段驕人但傷痕累累的採煤歷史。礦工過去曾多次起來反抗礦主及政府官員的刻薄剝削,爭取他們的權利。經過了這些抗爭,煤礦為他們提供了艱辛但充足的生活。然而,當地的西里西亞歷史博物館亦承認,兒童生活在該地最污染地區,患上呼吸系統疾病、視力障礙及過敏症的比率為全歐洲最高,成人亦患上心血管疾病及癌症。

卡托維茲及西里西亞全區正轉型至多面經濟體,當中包含新科技及服務性行業,以及作為國際會議中心的角色。

在街上,許多卡托維茲的年輕人穿著綠色安全外套為COP會議當義工。其他人則在明亮的購物中心和美食廣場裡與男、女朋友消遣,或者在閃閃發光的聖誕市場裡喝著香料酒。我認為他們都期待未來可以於新科技、設計、可再生能源、機械人技術及電動汽車等行業工作。我不相信這些歐洲年輕人在煤礦中看到他們的將來。

 

 

一位當地藝術家回顧西里西亞的採煤傳統。

議題的核心在於公義轉型。一些譁眾取寵的波蘭政客嘗試把公義轉型重新解讀為減慢轉型至低碳經濟的速度。但低碳經濟的意思是在轉用綠色能源的同時,保障經濟能力較低的一群及依賴舊有產業維生的工人。這包括確保他們能得到退休金、提供再培訓、分散發展、新的工作機會、範圍廣闊的社會計劃等,讓所有人都能從新經濟帶來的機會中獲益,而且沒有人會被已經掌握優勢的精英階級忽略。公義轉型代表我們可以在一個富想像力而系統化的轉變過程中發展出一個更環保和更公平的社會。

撰寫規則手冊

政府代表、聯合國工作人員、商界領袖、民間社會成員和地方政府負責人來到卡托維茲,推動《巴黎協議》。議程的首要任務是商定如何以《巴黎協議》規則手冊的形式實施、衡量和報告進展。

兩週後我們的確完成了一本規則手冊。這份冗長而難明的文件充斥著妥協、失望和一些未完成的事情。它帶著在最小、最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問題,高消費發達國家的利益,石油輸出國的擔憂和低地島嶼國家的存活恐懼之間進行權衡的胎記。

跨越了這些分歧,我們現在有一本規則手冊制定衡量和報告國家行動的方法,以及更新國家在減緩、適應和進行氣候融資的計劃。我們還有盤點全球至2023年進展的基本規則。有些人認為,僅此一點就表明,即使在具民粹主義的民族主義增長的時期,人們對於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秩序仍有需求。

在透明度和問責制方面,適用於發展中國家和已發展國家的規則更加平等,並同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使發展中國家能夠提高量度和報告的能力。

協助發展中國家採取氣候行動的財政承諾變得更加清晰和容易預測,儘管一些評論員認為,模糊的定義和缺乏核算規則可能讓過多種類的援助被歸類為氣候融資。

損失和破壞的問題,並沒有如一些人所擔心的那樣從規則手冊中消失。這個為氣候變化不可避免的損失負責的概念一直使高排放發達國家感到擔憂。在卡托維茲得出的決定確保在盤點全球氣候行動進展時會包括損失和破壞。

《巴黎協議》規則手冊承認,氣候行動報告的許多領域都應考慮對婦女和性別問題的具體影響。雖然手冊承認原住民群體的知識,但對於國家的行動或缺乏行動對原住民群體或其土地的影響,文件卻著墨較少。規則手冊明顯缺乏《巴黎協議》下在氣候行動中保護、尊重和考慮人權的協議,甚至完全沒有提過人權。

在COP24舉行前的一年,促進對話機制(Talanoa Dialogue)旨在促進民間社會、企業、次國家政府和其他人參與自發組織的會議,評估氣候行動並考慮提高目標水平的方法。COP24的最終文件相當輕描淡寫當地「留意到」(‘takes note’)來自世界各地的Talanoa投入,並「邀請」締約國考慮所提交的意見。總體而言,與以往的氣候會議相比,COP24對「非締約國持份者」的包容和肯定似乎有所下降。

 

 

圓桌已不見踪影。Talanoa Dialogue已進入「政治階段」。

《巴黎協議》規則手冊現在要求更加嚴格和透明的規則,規定各國何時以及如何就減緩計劃和行動、適應和提供資金等進行報告。《巴黎協定》設計背後的一項原則是,雖然每個國家都可以自行設定其目標,可比較的衡量標準會向所有國家施加朋輩壓力,以保持同步。但是,當非締約國持份者未能充分參與盤點的過程,並且當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宣布將離開協議,人們不得不懷疑此朋輩壓力概念在實踐上的成效。

儘管規則手冊帶有這些不足,在卡托維茲取得的成果就像《巴黎協議》本身,可以作為每個人進一步行動的基礎。

中國的責任

不論是有意或無意,中國在氣候談判中的角色已有所提升,尤其隨著美國對全球氣候行動的參與程度從領導者的地位縮減到一個尷尬的規模。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及在氣候談判中的積極作用使中國繼續受到大多數人的讚賞。正因為中國接受了由歐洲領導的發達國家的提案,規則手冊中適用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透明度規則不應有太大分別。 當中國同意這一點,發展中國家便跟隨接受。

但有時候,對中國的高調讚揚,可能會淹沒關注該國一些更令人擔憂的消息的聲音。一些碳監測組織拿出顯示工程進行的衛星圖片作為證據,指中國仍在建設一些已宣布停建的燃煤電廠。此外,各界亦普遍擔心中國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在內的對外援助和投資,仍在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化石燃料發展。關注團體一直呼籲中國把國內採納的「建設生態文明」願景應用於國際投資和援助上。

科學家的警告

為期兩週的談判期間,幾乎所有的演講、介紹和會議都在開首承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關於1.5攝氏度的特別報告是一個警號,提出了無可辯駁的證據,表明我們迫切需要採取氣候變化措施,將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內。因為全球氣溫上升2攝氏度將對我們的世界產生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影響。

締約方大會原本希望「歡迎」這份報告,從而使調查結果成為行動的關鍵參考。但四個國家:科威特、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和美國卻進行阻止。

最終,妥協文件「承認」了IPCC的作用,對撰寫報告的科學家們「表達讚賞和感激」,「歡迎」報告「出版及時」並「邀請」各國「利用(報告中的)資料」。即是會議讚賞科學家以及他們遵守時間表的事實,但卻沒有明確地肯定報告中的警告。對基於科學的警告滅聲,這可謂影響人類存活的挫折。

發起罷課運動的15歲瑞典學生行動者Greta Thunberg問道:「當我們的政治家忽視由最優秀的科學家提出的最重要的事實,我們為何還要學習事實?」

有些人建議我們把氣候談判看成兩場獨立的會議:傳統的談判和數目令人鼓舞的年輕人活動。在卡托維茲會議上,似乎有更多千禧世代、學生和其他年輕人參與討論、宣言、干預和示威,這是令人樂觀的原因。年輕人從全世界,不只中國,來到這些討論中,呼籲政策制定者加強行動,同時宣布他們個人承諾在政策和實踐上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這些具備環境和政治意識的年輕人是明日的領袖,也是正面承受氣候變化影響的一群。

 

 

千禧世代的聲音:學院及學生於COP24為氣候行動發聲。

城市必須發揮更大作用

在許多會議、新聞發布會和展覽上,人們經常提到城市採取行動對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和助長氣候變化的重要性。

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 (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 的斯特恩爵士 (Lord Nicholas Stern) 指,世界四分之三的碳排放是由城市產生。城市人口預計至2050年將增加近一倍,這將創造一個新的經濟體,其大小將等於目前的全球經濟體系。斯特恩爵士說,若城市現在不進行規劃以迅速轉向零碳經濟,未來的發展將失控。

雖然美國總統發表聲明將在2020年離開《巴黎協議》,美國許多城市都已經宣布加入「We Are Still In」行動。在該行動下,美國的城市、州和企業會繼續維持與美國按協議的貢獻相符的目標。

三大國際城市氣候變化聯盟:「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 (C40 Cities)」、「地方政府可持續發展理事會 (ICLEI: 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和「全球氣候能源市長盟約 (Global Covenant of Mayors for Climate and Energy) 」的代表在卡托維茲會議期間分享了一個平台,宣稱所有城市都需要規劃在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碳排放。

這與低碳想創坊在COP24會議上關於「亞洲主要城市的氣候行動」一個周邊活動中發布的《Paris Watch—香港氣候行動報告》研究中使用的目標一致。發布會強調香港急需「2050年達致零排放的目標」,以及一個讓其達致目標的行動計劃。目前的目標水平在達標上有嚴重不足。

結論:抱負、抱負、抱負

在最後一刻,大會完成了一份文件,確保《巴黎協議》能繼續下去以實現目標,儘管進展非常緩慢。

然而,有更好的衡量標準與做得更好是兩回事。

除規則手冊外,我們當中許多人還希望大會能宣布增加行動,提高目標水平;提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實際目標。這一點尤為迫切,鑑於最近的報告顯示今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長,而許多國家未能實現他們在《巴黎協定》下的目標。

在一周内突然重返會談,以確保達成協議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COP24結束時說:「從現在開始,我的五個優先考慮將是:抱負、抱負、抱負、抱負和抱負(ambition, ambition, ambition, ambition and ambition)。」

一個對IPCC 1.5攝氏度報告的常見解讀是,「我們只有12年時間」將全球經濟體系重新定位並引導至一條明確的低碳道路。因此,COP24會議的抱負水平沒有提高,似乎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邊緣政策。

《巴黎協定》規則手冊以及《巴黎協定》本身,都只是達到目標的手段。真正的目標是大幅削減溫室氣體以降低溫度,確保人類文明和地球上的所有其他生命能夠繼續蓬勃發展。

 

 

低碳想創坊研究總監及低碳亞洲董事施日莊 (John Sayer) 先生出席COP24,在會議上他共同發表了《巴黎監察 — 香港氣候行動報告書》。這是一項按《巴黎協定》的條文和精神量度香港的表現的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