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債券被視為是將資金流向轉移至環境友善項目的重要工具,並有助達成《巴黎氣候協議》的減碳目標。2019年,全球新發行的綠色債券總值高達2,590億美元,在亞太市場的增幅更達29%。
這份香港樂施會報告由低碳亞洲負責研究、撰寫。在綠色債券空前增長的情況下,該報告就越來越多關注可持續發展議題的投資者和公民社會提出的兩點疑問尋找答案:綠色債券對所訂立的環境目標貢獻有多大? 受惠於綠色債券的項目,其社會影響是否受到足夠的關注?
低碳亞洲研究了2018-2019年在亞洲發行的249個綠色債券,發現83%的發行人披露了債券的可持續發展文本,但只有3% 的發行人在綠色債券框架內提及氣候韌力措施,儘管聲稱對氣候目標作出貢獻;而僅有1% 的發行人表示他們在設計項目時採用當前最佳技術。至於對本地社區而言,只有6% 的綠色債券發行人制定辨別其債券社會效益的程序,而訂立社會風險管理程序的發行人也只有4%。